[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抗疫事迹
2020-02-24
不忘初心,坚守阵地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师药学部
唐绪鑫 药师
每天看着不断刷屏的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我的心紧紧地揪在一起。原本打算带着刚从外地返乡的父母回老家探亲,面临现在这样的情况,我改变了主意。当初怀着一颗梦想,走上了医护的道路,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刻,我决定留在这里,与病毒斗争。
医院的同事们纷纷前往武汉,我心想,即使我不能去武汉,我也要在西南医院这片土地,守卫家乡的人们,与他们一起共同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保卫战。
我早早的收拾好我要用到的个人用品,等待着院里的通知。2020年1月30日,我得到科室的信息,招志愿者去发热门诊药房值班,我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当我准备出门的时候,看见母亲的眼里闪着泪花,父亲正在默默的抽着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春节才能和我团聚在一起,我知道他们现在的心中有对我的不舍和担心。正当我准备安慰他们时,父亲走到我的面前,拍着我的肩膀,坚定地说道:“儿子,看到你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为你感到骄傲。现在国家有难,体现你担当的时候到了。你一定要努力,守卫这一片家园。”我知道父亲的话里,满含着对我的期待,我一定不能让他失望。
面对新的病情,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小的压力。但即便如此,我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认真和细致,确保每一位病人及时用药,及时治疗。
在值班期间,不方便接听他们的电话,母亲常常担心。由于发热门诊的交叉感染可能性大,我就主动提出与家人隔离,这就让他们更加的担心了。
有一天晚饭时间,我接到母亲的电话,急急忙忙地跑下楼,看到母亲提着包裹好的饭盒在寒风中等我。接过饭盒,退到安全距离外,打开一看,最爱吃的饺子。灯光下,看到的是母亲幸福的笑容。
面对疫情,说不怕的是假话,但正因为这样,我更不能掉以轻心。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希望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够早日结束。期待春暖花开之时,能够抽出多一点的时间,陪伴自己年迈的父母。
践行使命,一路逆行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王吉春 主管药师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的出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拉开了序幕。为了打赢这场突如起来的疫情狙击战,全院医护总动员,越来越多的人,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逆行勇士”,守护万家灯火。
我深深敬佩在这场疫情狙击战中不畏艰难、不惧牺牲的逆行者,战友们大年三十深夜驰援武汉的壮举让我为之感动,更渴望自己能成为其中一份子,为狙击新冠疫情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春节期间,我时刻关注医院防疫工作部署,仔细阅读药学部科室群下达的每一条任务信息。在得知医院为应对此次疫情防控,需要从各科室抽组医务人员到发热门诊值班这一消息后,我第一时间向科室领导递交了自愿前往发热门诊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请战书。当同为医药行业工作的妻子知道后,对我的请愿给予了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让我更加毫无后顾之忧的投入到这场战斗中去。
申请得到了批准,并很快加入到“狙击”疫情的队伍中。在这场狙击战中,医护人员作为一线奋勇杀敌的战士,药品就是杀敌的枪支弹药,岗位就是与敌搏斗的烽火阵地。进入发热门诊,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穿上隔离防护服后,整个上班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只能减少饮食,不喝水。每次下班回到家,妻子都打趣笑话我像个逃荒者,头发乱糟糟的不说,脸上还全是护目镜和口罩留下的勒痕,鼻梁由于长时间压迫以至于局部已经红肿。妻子很是感慨的说到:“你一个大男人都这样子了,那你们组的女同事们岂不是更不容易、更辛苦,太佩服她们了!”的确如此,这是实话,发热门诊的女同事们巾帼不让须眉,个个任劳任怨,向她们致敬!
不管这场疫情持续多久,过程中有多困难,我们全体药学人都会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全力保障好各科室的临床用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我坚信,在医院领导的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
抗击疫情,逆行而上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易花 药师
因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严重,家在外省的我放弃全家团圆,放弃休年假,义无反顾的回院上班,当科室动员大家报名参加发热门诊值班时,我也毫无犹豫地报了名,家人曾劝说,小孩还小不到一岁半,老公又在外地工作,难得回家一次,老人年龄也大,喊我放弃,领导也打电话来再三确认,我考虑到一线工作岗位始终要有人去,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完成这次任务,也能够很好的协调和处理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和困难,仍然坚持报名参加发热门诊工作,最终也获得了家里的支持。
由于对新冠状病毒的不了解,对疾病的预防、治疗认知的不足,值班前的我是恐惧的,连续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值班,在新冠状病毒高度聚集的环境中,穿着厚厚的防护服,闷热、呼吸不畅、饥饿和口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可是不上洗手间真心难受。上岗前已熟练洗手、穿衣、脱衣等工作流程,告诉自己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以防上厕所。
发热门诊药房是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给前来取药的患者准确调配发放药物,仔细交代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没有害怕和抱怨。
抗击疫情,逆行而上,希望和医护人员一样,药师也要肩负责任,冲锋在抗“疫”最前线,为新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做出贡献。
抗疫手记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蒋静 主管药师
接到医院组建发热门诊的通知,作为一名从事医务工作十八年的普通药剂师,深深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没有任何的犹豫,第一时间向领导提交了申请。每次上岗都要穿戴好厚厚的防护服、口罩、手套和护目镜,一整套防护流程要花20分钟左右,而我第一次穿戴几乎用了一个小时。这种状态工作对体能消耗极大,每个班六个多小时,夜班甚至十二小时,下班的时候护目镜上满是雾气,浑身上下也全部湿透,脸上留下护目镜勒出的深深印痕。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喝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上洗手间那更是天方夜谈。由于公共交通营运时间的调整,每次上班往返五六十公里只能坐私家车,而偏偏我又不会开车,只能辛苦老公接送,留下孩子独自在家,默默等待。看到儿子的心声,我感觉心酸,但更觉骄傲,有了家人的支持,面对再多的困难,再大的挑战,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这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和担当!
附(已发表至富力南开小学“战疫诗”):
致“最美的逆行者”——我的妈妈
六年级二班 张沛然
春节
一个本该万家团圆、举国欢庆的节日
可恶的病毒让所有的喜庆烟消云散
举国上下,被口罩笼罩在一片恐慌中
可有一群人,他们不顾生死,迎难而上
坚守在抗疫一线
他们便是这个春节的最美逆行者
我的妈妈就是其中的一位
妈妈,您还记得吗?
当您第一天去发热门诊时
我天真而又担心地问:
妈,这段时间你就不能请个假吗?
您坚定的回答震撼了我的心灵——
“我是一名药师就应该担当起药师的责任,现在国家有难,我怎么可以做逃兵呢?”
看着您匆忙离去的背影
“责任”二字住满了我小小的心房
万家灯火,我们却只能在视频里团圆
看着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
额头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既心疼又为你感到骄傲
当我和爸爸去接您下班时
我看到您的脸上多了些好深好深的印痕迹
霎时,这些痕迹也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上
我明白了,这就是您所说的责任
是啊,妈妈有妈妈的责任
我也有我的责任
我捏紧了拳头,暗暗发誓——
我要好好学习,不负妈妈您的守护
这个我记忆中不同寻常的春节
这个被新型冠状病毒占据的春节
因为有众多像妈妈您一样牢记使命、坚守岗位的天使的守护
让我们不再恐慌,不再忐忑
我相信
只要我们中华儿女齐心协力
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这里,我想对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
道一声:
谢谢你们
你们辛苦了
请平安归来
年轻药师,奋勇向前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杨戈药师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刻不容缓,作为90后的年轻药师冲在一线,义不容辞。03年SARS的时候,自己还很小,到了2020年,这次我反复告诫自己一定不能错过了!
虽然进行了多次的防护知识宣教和实践,但疫情的进一步升级,仍让人感到担忧。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周围人感染的可能性,我主动提出让家里人搬至其他地方暂住,家里因担忧我的吃饭问题而多次拒绝,经过反复沟通,最后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然而,每次下班,门口总是挂着用保温盒装好的饭菜。12小时的夜班,并不困难,困难的是无法顺畅的呼吸,不能上厕所的尴尬,异常难忍的口渴感,紧张的精神状态和因防护服不能透气的大汗淋漓。面对疫情,再多困难也必须克服,这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担当!医护人员不断向前,药师也能做出的自己贡献,抗疫一线,也必须有年轻药师的身影!
我的“红区”日记
一个即将脱单的十年药师,黄寅
我们嘴里的“红区”,就是感控隔离区域里的污染区。因为标签是红色,所以大家戏称为红区。我没有想到这么一天,我会在“红区”里,投身于这场全中国人民的“战斗”。
2020.01.20在天边?在身边!
“弟弟,能不能在重庆帮我买一些口罩?武汉已经买不到了,最近那个传染病闹得沸沸扬扬,大家都很紧张。”
“好的,哥。我有看到新闻,我今天就给你买了顺丰过去。”
……
我一直以为,“疫情”这个词离我很远,仿佛远在天边,却没想到一觉醒来,似乎它就来到了身边,这么近。
还记得前一天,刚把在各大药店购置的一小箱口罩,给远在武汉的哥哥一家寄过去,第二天,似乎武汉沸沸扬扬传言中的“传染病”,就已经把它的恐慌笼罩了全国,席卷至我的身边。一夜之间,电视里的新闻,身边的同事,网络上的朋友,都在谈论那个“武汉的传染病”。那时候,还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它是一场疫情,是一场全国人民的战斗。
院领导和科领导就像无数次的演练中那样,有条不紊地迅速布置工作,筹备开启发热门诊应急药房。药剂科不是第一次承担这样的任务,一切流程都是那么熟悉的味道;可是,又有一些让人不安的陌生细节,防护衣,护目镜……这一刻,我和许多人一样,没有想到会再一次经历类似十七年前的情景。只是十七年前,我还是一个被动接受安排,服从指挥的学生,而这一次,我会战斗在一线,在“红区”,投身其中;这一刻,我还有些懵地规划着,趁着春节相对空闲,去做那个因为忙,而一直拖延至今的根管治疗。
2020.01.24“轻描淡写”的请战
下班后的聊天群里,同事们没人谈论正在上演的春晚,没人关心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都热烈地议论着刚刚出发的熟悉的同事,还有在发热门诊穿戴防护装备的各种不适时,应该用什么小妙招,给自己“减负”。言语尽量诙谐轻松,却透露出一种对未知的不安和惶恐。他们很多都是人夫人父,人妻人母,我有些能理解他们的担忧,面对陌生的病毒,因为学医,越是了解,因而会越是心怀恐惧和敬畏。但或许是责任感,使命感?我不知道,但是平日里老是喜欢开玩笑说着太苦太累,不想干了的大家,却没有一个人在此时此刻说出退出的话。其实这时我有些自嘲,幸好自己还没结婚吧,倒落了一身“自由”。
我默默拿出手机,给领导发了一条微信。
“老大,我们这儿,大多都是拖家带口的,发热门诊那边,我去‘承包’定岗吧。”
放下手机,我有些轻松,漫不经心间,似乎做了一个了不得的决定。如此轻描淡写地做了一件貌似很“英雄”的事情,心里难免有些自得。
隔了许久,收到了回复。
“这样不符合工作要求,疲劳容易出事。相关工作会安排。”
……
“谢谢你的请战,我会向上面反映你的要求。”
向正在专心看着春晚的父母,“通报”了我请战的消息。母亲无言,父亲顿了一下道,“该去。这就是你的职责不是吗?干了这一行,那你不去,谁去?注意好防护。”一段话说得一波三折,犹豫,果断,关怀。这一刻,我肯定我做的,是对的事情。
2020.02.06相隔两地,我陪着你们“战斗”
“哥,我一会儿又要进‘红区’了。你们在武汉不要怕,服从安排。不要去听信网上那些小道消息,你把一家老小照顾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有什么消息,我会分享给你。这就是一场持久战,我陪着你们一起。”
穿防护装备前,我给在武汉的哥哥发了一条信息,希望给他一点信心打打气,也是叮嘱他不要慌乱,做好一家老小的主心骨。
第一批支援武汉的医院同僚们,在除夕夜出发了。我也按照领导的安排,作为小组长,带着一个6人小队,进驻发热门诊应急药房24小时轮值。熟悉的发热门诊药房,陌生的一级、二级、三级防护,有太多的事需要从开头捋清。制定人员轮值的排班、安排每天值班人员以外的机动应急响应人员、每天清点药品和补齐调配发放的药品基数、登记留存处方单独存放……由感染科主导、众多科室协同的发热门诊,每天都有各种新的事情,新的状况,需要大家去对接,去磨合。困难很多,甚至有时候很琐碎,却一丝都马虎不得。大家有时候宁愿多罗嗦几次,也尽量不让工作中出现一些BUG。我很庆幸我的同事们没有谁抱怨,这个时候,大家就是抱着“战斗”的想法,去克服,生理上的不适,心理上的不安和焦躁。每次交班的时候,在缓冲区里,隔着防护衣,一句简单的“辛苦了”“加油”,浓缩了我们对彼此的关心与支持。
由于物资紧张,防护服穿上就没法上厕所。于是,我在自己的第一个夜班开始前8个小时,就自己禁食,忍着不吃不喝,憋着尿意,值完了我的12小时。我怎么也忘不了,第一次下夜班的时候,从“红区”里出来,狼狈的我脱掉装备第一件事,就是冲到清洁区,给自己狠狠灌了一瓶苏打水和一罐红牛。
2020.02.13待到雨过天晴后的约定
非常时期,和女朋友“短信约会”成了一种可以让我们回忆一生的日常。
一开始得知我申请去发热门诊,她有过不理解,“为什么是你”;有过担心,“会不会很容易被感染”;有过劝阻,“那么多人你就不要去了”。我只是笑笑说没事。我很肯定也很庆幸,她在自我纠结了一番后,最后还是选择了支持和信任。有时她会傲娇地打来视频通话数落我一番,再撒撒娇,任任性。选择了支持我的决定,她把所有的不安和担心都收了起来。
出门上班前,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今年的情人节见不到了,注定我们要充满遗憾,对吧。”
想了想,又给她补了一条,“可惜民政局不登记,只能等到我从红区出来,我们再去结婚了:)至少结婚纪念日一定一辈子都忘不掉。”
“得了吧,等疫情过了,先把你脸上耳朵上这些,被护目镜什么弄出来的伤给弄好了,再说。我可是化妆师,你这脸去照婚纱照,我可不丢这人。”
一如既往的傲娇,让我能安心地又一次,踏上去上班的路。
衷心的,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这场席卷全国人民的“战斗”终会过去。待到雨过天晴,我们也该结婚了吧。